规模近两千亿元!汽车安全系统Tier1及客户配套需求趋势_伺服电动缸知识_江南(官方)电子游戏app平台|JN-GAMING
江南app平台专业伺服电动缸生产厂家,生产制造电动缸、伺服电动缸、进口电动缸、多级电动缸等产品。
伺服电动缸知识
规模近两千亿元!汽车安全系统Tier1及客户配套需求趋势
来源:江南app平台 时间:2024-07-28 10:15:00 浏览次数:18 次

  目前,汽车安全系统领域主要被传统Tier1厂商所垄断,我国厂商在该领域依然整体占比较低。不过,随着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已经有部分公司开始在该领域崭露头角。未来,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内汽车安全厂商能够在百年汽车产业变革的机遇中脱颖而出。

  汽车安全和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发展智能汽车始终绕不开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对汽车安全的更加重视共同拉动汽车安全系统需求一直增长。据华金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全世界汽车安全系统市场规模约为27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90亿美元。

  根据事故发生前后干预的不同,汽车安全系统能分为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两个方面。

  据NHTSA统计分析,94%的交通安全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防患于未然的主动安全技术越来越受到汽车产业链厂商的重视。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汽车上安装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采集信息再通过控制器进行处理控制,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向驾驶员提供警示信息及自动采取措施,通过对人进行安全提醒和辅助驾驶以避免事故发生。

  主动安全系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动力控制类,如ABS、ASR、ACC、HDC、ESP、AEB等

  。以ESP为例,ESP是ABS和ASR功能的延伸,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来识别汽车实际运动状态、驾驶员意愿并进行比较判断,然后发出指令调节车轮纵向制动力大小以匹配汽车的横摆运动,进而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

  另外一类是辅助提醒类,如LDW、FCW、BSD、PD、TSR、PA泊车辅助、HBA、NV等

  。以LDW为例,LDW通过摄像头识别车道线并且检测车辆与车道线的位置,如果未使用变道信号而越过车道线,系统会发出声音信号或者振动方向盘提醒司机。此外,在有碰撞危险的情况下,系统还会介入控制,自动转向回到原来车道位置。

  其中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应用最多,标配款型达6753款,渗透率接近90%

  。而全景摄像头、夜视系统、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等系统配置率较低,渗透率均在10%以下。

  ,20万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大部分配置更多的主动安全系统,而20万以下的低端车型相关配置明显就少了很多。

  发展至今,主动安全技术一步步朝着协同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从开始的偏重硬件实现,到现在的硬件软件结合,这与汽车智能网联技术路径一致。

  目前,主动安全技术最重要的包含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三个模块技术。早期关键技术主要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精密传感器、快速相应的执行器为主。而现在更多的是侧重智能型传感器及传感器融合技术、集成控制算法;未来随只能网联时代的到来,核心技术更多倚重先进通信技术(V2X)、大数据分析技术等。

  主动安全功能需要感知汽车周围环境,因此就需要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并融合不同传感器的信号。这使得传感器融合技术不可或缺,传感器融合处理控制器(ADAS ECU)成为市场新宠。

  目前只有12%的新车平台搭载传感器融合处理控制器,预计到2025年这一渗透率将提高到21%

  。目前已经有部分原厂比如Mobileye、NXP、TI等公司分别推出EyeO系列、BlueBo、TDAx 系列新产品占据市场。

  而在COMS图像传感器方面,从2015年到2020年CMOS图像传感器(CIS)行业产生的收入翻了一番,从102亿美元增至20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1%。截至2020年,索尼仍然是CIS最大的厂商,市场占有率为39%,而三星为21%,豪威科技为12%,意法半导体为6%。这些主要厂商主要专注于移动应用为主。

  在汽车市场,目前CMOS 图像传感器市场安森美位居全球第一,市占率超60%;其次为豪威科技,市占率为20%。

  豪威拥有稀缺性技术专利,空间域曝光技术可解决高HDR和LFM问题,具有技术竞争优势

  。基于豪威的原始积累与技术创新,豪威未来在车载CIS市场可与安森美平分秋色;索尼和三星更专注于手机CIS市场,但CIS技术工艺高,进入汽车市场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未来会对安森美和豪威造成威胁。

  Tier1方面,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最重要的包含辅助提醒类控制模块、制动力控制类模块、车速传感器、摄像头等厂商。其中,法雷奥、大陆等传统Tier1大厂依靠技术与资金等优势积累了众多客户,与整车厂的联系更为密切;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华阳集团、经纬恒润等本土Tier1厂商开始崛起,而且还涌现出了

  以东风汽车为例,其设立了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科技汽车制动系统公司,生产的模块产品不仅提供旗下车型自用,还向外为郑州

  汽车主机厂方面,一汽、长安、 吉利、广汽、上汽、奇瑞、华晨、北汽等车厂已经把ESC、LDW、并线辅助等主动安全功能成为了旗下新车型的标配。

  等中高档车型也已经将ACC、BSW、FCW/FAB、LDW、LKA等搭载在了车上。

  当然,如果主动安全系统失效,在车祸发生后,为避免或减轻人员在车祸中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系统称为被动安全系统,如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的前后吸能区、车门防撞钢梁都属被动安全系统,它们都是在车祸发生后才起作用的。

  根据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安全气囊与安全带结合使用有明显减少事故伤害的作用。从NHTSA的统计分析来看,安全气囊结合安全带使用可以有效保护驾驶员,死亡率风险能够更好的降低为50%;如果只使用安全带,死亡率风险可减少为45%;而仅使用安全气囊,安全保护率只有13%,所以安全带+安全气囊是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生命安全的最有效的安全措施,目前几乎所有新车都会配置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从价值量来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目前安全气囊(SRS)占据了整个被动安全市场高达44%的比例,其次是安全带占了约29%的份额,二者是被动安全领域价值含量最高的两个细分领域。

  而在价格这一块,目前普通安全带单车价格约50 元/套(不含税),限力式约 60-65 元/套,预紧式约 100-110 元/套,电机式安全带约 400 元/套;安全气囊方面,目前低端车主要配置驾驶员气囊、副驾驶气囊,中端车增加了侧气囊,高端车在中端车基础上,不但增配了侧气帘、安全带气囊、后排气囊、外部气囊等,还能够准确的通过乘员特征进行智能识别、分析,动态改变安全气囊起爆条件参数,进而达到最优保护效果。从单车价值角度,主气囊约150 元/个,侧气囊约 130-140 元/个,侧气帘约 400 元/个。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汽车配备的安全气囊的数量越多,单车价值量越高。

  在生命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驱动下,近年来全球各国朝着更高的安全标准、更严格的法规和日益严格的评级框架发展带动了车辆被动安全单车价值的迅速提升。据奥托立夫年报数据,2021年被动安全单车价值量约 225 美元,市场规模约180 亿美元。伴随汽车产量的增加与单车价值量的提升,预计 2025 年全球被动安全系统市场规模近 290 亿美元。

  被动安全系统的关键是SRS ECU,它和普通的电脑一样,由微控制器(MC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接口(I/O)、模数转换器(A/D)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形容就是“ECU就是车的大脑”。

  当汽车发生碰撞后,碰撞传感器将碰撞强度信号给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SRS ECU),如果信号值达到设定值,控制单元发送点火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点爆,安全气囊迅速充气并收紧安全带,以保护乘员安全。

  汽车从发生碰撞到危险解除的时间间隔大概为100ms左右,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从传感器检验测试、控制器处理、气体发生器点火、气囊充放气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对系统要求非常高。因此,目前SRS ECU主要掌握在以

  此外,在传感器领域和SRS ECU类似,也主要被ZF TRW、奥托立夫、电装、博世、摩比斯、大陆等厂商垄断,我国方面主要以东方久乐为代表的公司开始逐渐崛起。据东方久乐介绍,目前公司已为国内近20家主机厂的40余个车型进行产品研究开发与配套,填补了国内汽车电子多项核心技术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促进了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在国产乘用车上的普及。

  Tier1方面,由于汽车被动安全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因此份额大多分布在在发达国家的个别厂商手中。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1 年全球被动安全市场奥托立夫占据 37%的份额,收购日本高田及 KSS 的均胜电子、收购天合的采埃孚市占率分别为 27%、20%,三者合计占据84%的市场占有率。此外,松原股份、锦州锦恒、十堰冠达等自主品牌被动安全厂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处于追赶状态。

  从配套情况去看,奥托立夫是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厂商,其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被动安全技术有明显的垄断优势,中国市场渗透率较高。其主要客户比较集中,以德、日、英系车企为主,雷诺日产、丰田、大众等前五客户收入贡献比为51%。

  采埃孚-天合的产品和服务全面,包含安全系统、无人驾驶以及电驱动。业务主要重心在无人驾驶和电驱动,主要客户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长安

  国内企业均胜电子被动安全系统业务主要是收购方式展开,在收购KSS和高田后其被动安全客户以外资为主,且客户资源比较广泛,对单个客户依赖性低。主要客户包括

  (三)外资品牌车企产品主要由国际Tier1提供,我国供应商较少参与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

  业内周知,下游车企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及中游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供应商要求较严格、准入门槛较高,只有通过下游各大国际主流车企认证的供应商才有资格为其供货。

  在目前发展阶段,车辆安全系统正逐渐与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进行紧密结合。未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逐步发展,将会持续驱动汽车安全系统向更安全的方向演进,这将给有一定技术储备的国内厂商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届时相信会有更多的汽车安全系统产业链厂商能够在百年汽车产业变革的机遇中脱颖而出。

相关文章